俞百羽律師
聖誕節在家隨機看了這部電影,平常因為工作繁忙,也沒什麼時間看什麼電影,剛好聖誕節這天有空,突然又發現這部電影是丹佐華盛頓主演的,就來看一下吧。
劇中羅曼律師是一位已經執業三十幾年的老手,但問題是他負責的工作主要是撰寫訴狀,不負責出庭,但是當有一天負責出庭的那位合夥人因病住院,他被迫要自己承擔起出庭的責任以及業務的層面。結果出庭被法官判了藐視法庭罪,業務部分也因為自己沒有案源,被迫只能去找其他工作。
但因為羅曼律師的個人因素,他想去公益團體作受雇律師,但公益團體也沒這個預算來聘請他,因為求職碰壁,最後他不得不接受一家大事務所的工作邀約。剛開始進大事務所,羅曼律師本於自己的理想主義或本位主義心態,對其他業績好、賺錢多的律師,還有著些許的不屑,諷刺人家是蟑螂。但其實羅曼律師卻因為自己心高氣傲,在沒跟老闆報告的情況下私下跟檢察官談認罪協商,但因為要求刑十年或五年談不攏,羅曼律師又觸怒檢察官,而間接導致他的委託人在獄中往生,因此被老闆指責,回家的時候在路上又遇到一個流浪漢,要拿東西給他卻反而被搶劫。這時候羅曼律師萌生一種想法,他這麼盡心盡力做好事,結果卻遇到一堆不知感恩的人,也沒有得到啥回報。
羅曼在這種想法驅使之下,做了一件連被他瞧不起的那些律師們都不會做的事,就是利用那個在獄中往生的客戶之前所告訴他的秘密資訊,跑去密告並且領了賞金十萬美金而違反律師的保密義務。
何其諷刺,一個願意長久以來領少許薪水,懷抱著崇高理念的羅曼律師,卻做出這種違反最低度律師道德的事情,也因此我認為羅曼律師其實根本不是堅持正義,他只是個正義魔人,從頭到尾只是為了實現懷抱崇高理想的自我滿足,而沒有為當事人的最佳利益著想。
但這部電影好看也在這裡。很諷刺的,這家事務所的老闆沒看出羅曼律師正義魔人的真正身份,還以為羅曼律師是個品德高尚的理想主義者,而誤打誤撞的逐漸被羅曼律師往好的地方影響。但其實,一直把自己關在理想主義象牙塔中的羅曼律師,從來只要負責撰狀,不用出庭也不用擔心案源問題,不需要擔心這種現實問題的羅曼律師,堅持正義就是他的唯一目標,但也因為在溫室太久了,一旦踏入現實世界,連一點最輕微的利益誘惑都無法抗拒。
到了最後,那個因為羅曼律師告密而被逮捕的嫌犯威脅羅曼要小心點,因此羅曼經歷了一段內心掙扎,他反思之後寫了一段自我告白,坦承自己是個偽君子,應該要被撤銷律師資格。羅曼律師也跟他老闆剖析自己的心路歷程,大意是說因為這件事反而有了成長,因為他終於知道理想主義必須建立在認知現實的基礎上。講完之後羅曼律師決定要去警局自首,但他老闆目送羅曼離開時,發現有人尾隨羅曼似乎要對他不利,但聽到一聲槍響,老闆衝過去時,卻在羅曼的公事包前蹲了下來,似乎是暗示羅曼律師被人槍殺?
電影最後沒有交代羅曼律師的結局,但我認為應該是沒事,原因有三:
1、他老闆後來去法院遞狀,訴狀上署名羅曼律師和他老闆是訴訟代理人,由此可推知羅曼既沒有往生,也沒有被撤銷律師資格。為何?因為那是團體訴訟,需要每個委託人都簽委任狀給律師。
據羅曼律師所說,這件團體訴訟是他幾十年來蒐集因不當的認罪協商所受害的當事人而成的,美國因為採陪審團制,審判程序成本高,所以刑事案件95%都不走審判程序,而用認罪協商解決,羅曼覺得這很不合理,但可想而知這是個挑戰美國司法制度的不可能任務,難度高也沒什麼律師費可以收。
他的老闆身為事務所的經營者,自然不太可能做這種吃力又不討好的事,但如前所述,誤打誤撞,羅曼那現實主義的老闆,很諷刺的被羅曼律師的理想主義所影響,而不計經濟效益的提起這件團體訴訟。
2、他老闆去法院遞狀時拿的是羅曼律師的公事包,這應該是羅曼律師有授權給他,說反正資料都在我這公事包裡,你就拿這公事包去遞狀比較方便,否則也是犯罪。
3、那一聲槍響應該不是對羅曼律師,因為地點在大街上,若要暗殺也該先裝滅音器。
既然如此,那羅曼律師跑去哪了?開放式結局就自己去想吧!
最後有幾點感想如下:
一、改革還是必須要先走出象牙塔,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下才能開始談改革,否則一切只是說漂亮話而已。
二、不能片面的否定偽君子的價值,因為偽君子藉由他們虛偽的道德表象,可能會引導一些誤以為他們是真君子的人,往好的方向發展,就結果論來講是好的。這點也是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