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一趟屏東的眷村(大鵬七村與凌雲三村),原本的眷舍均已拆除,荒煙蔓草是如今的景象。
我向來對這種議題有興趣,之前看過鈕承澤導演的軍中樂園這部電影,最討厭片尾的一句註解「特約茶室是時代的產物」,為何?正因導演如此的理解,才會把一個有深度的題材拍得如此膚淺。
在我的觀點裡,從來就沒有什麼「時代的產物」,永遠都是「需求的產物」,「時代的產物」只是政客為了要把已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事物剔除時的政治性洗腦語言。試問,如果軍中茶室只是「時代產物」,難道到了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就沒有「性的需求」了?說你是「時代的產物」只是政客們把你當夜壺的美化說詞,沒想到還是一堆人乖乖的被洗腦。
同樣的,過去眷村的目的是為了收容播遷來台的軍眷們,那是為了要滿足「住的需求」的產物,結果現在又變成「時代的產物」,想當然爾,因為你已經政治不正確,已經沒有反攻大陸、防衛台灣的利用價值了,不用正視你「住的需求」了,直接把你打成「時代的產物」。寧可毀掉一個既成的社區,也要堅拒原地重建,為何?這塊地的開發價值可大了,你們這些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人,還配住在這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