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也是人,都有七情六慾的。這件法官偷拍案據報導,蔡政佑法官主張他是因為擔心兩個家庭被破壞才去偷拍,可是蔡法官在向院長檢舉後,已得知女法官及友人都是無婚姻狀態,沒有什麼破壞家庭的問題,但卻還是繼續偷拍,可見實情並非如蔡法官所述是為了防止破壞家庭,而是另有隱情?這或許也是本案判決認為蔡政佑法官對事實未全盤托出,難認有徹底悔悟之意的原因。
至於報導中說蔡法官委任律師把和解金拉到140萬元卻仍然和解破局,一方面顯示該位女法官所受傷害之大,二方面也可看出律師促成和解的技巧問題。在這邊就稍微講一下,遇到訴訟的話要怎麼談和解?
想要有效的促成和解,我個人分成三個步驟,首先要去判讀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為人是種複雜的動物,常常口不對心,嘴巴上講的跟心裡面想的未必一致。譬如有些人說要的只是道歉誠意,其實心裡想的是和解金不夠多 ; 有些人說要的是伸張正義,其實只是要報私怨。所以怎麼判讀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就很重要了,行為是由動機所驅動的,不去深入瞭解對方的動機,就難以停止對方去告你的行為。
在得知對方真正的目的之後,再來就是測試對方能夠接受和解條件的底線。這個先後順序千萬不要搞錯了,先確認是對的方向再來談進展,否則若對方要的是錢,你卻狂訴諸情感,方向搞錯都是枉然 ; 反之,若對方是情緒上無法平復,你不去想辦法撫平對方情緒上的傷害,卻反而只是想用錢擺平,遇到不太缺錢的人,這招只是徒增對方反感,更不容易促成和解。在判讀對方的想法與依據這個想法擬定和解調解或內容後,要進一步評估依照這個條件或內容來和解會對你產生什麼影響?這樣的影響是不是你能夠接受的結果?
以這件法官偷拍案而言,這位法官雖然有委任律師去談和解,但卻不全盤托出事實,還在那邊裝正義說要防止破壞家庭,聽在那位被害者女法官的耳裡是何感受?人家女法官又不是很缺錢,沒看到你的懺悔誠意,情緒沒有被撫平,幹嘛跟你和解?一開始就沒有判讀女法官的內心真實想法,並依此去擬定和解內容,又怎麼會和解成功?
最後,蔡法官若因本案被撤職,該不會又要循著幾位前輩的腳步去轉任律師了吧?